学习园地

首页 -> 党建思政 -> 学习园地 -> 正文

【周学党史第三十二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来源: 日期:2021-11-05点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共文化和旅游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阐明了伟大成就与精神力量之间的辩证关系。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增强了我们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志气、骨气、底气、勇气,是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继往开来的科学指引

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善于推动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的光荣传统。辛亥革命后,政党政治在中国兴起,大大小小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纷纷成立,但绝大多数都是昙花一现、迅速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之所以如此,缺少科学理论指导是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从上海石库门走向北京天安门,从成立时仅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科学理论指导是关键所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把这一“犹如壮丽的日出”的科学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用这一科学理论照亮道路、指引前行。一百年来,我们党能够带领人民走出漫漫长夜、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前行道路上,真理光芒日益璀璨的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持续深入认识世界、持续广泛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夯实了思想基础,为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信念支撑。在新时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一重要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中得来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经济社会发展伟大成就为我们提供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在理论上创新,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越走越宽广。沿着这条正确道路前进,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国经济总量在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为17%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我国在高温超导、纳米材料、生命科学、载人航天、量子科学、海探测、大飞机制造等科技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基础设施现代化跃居世界前列,高铁总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面推进。我们还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全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升到2019年的77.3岁。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是判断制度优劣的公正裁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雄辩地证明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光辉大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巨大成功,澄清了一些人奉西方价值标准和发展模式为圭臬的错误认识,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的建设伟大成就为我们提供了应对挑战、攻坚克难的强大定力

打铁必须自身硬。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不断推进伟大自我革命,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愧为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始终坚决同党内各种错误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军事路线作斗争,古田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运动等充分展示出党不断自我修正、持续自我革命的智慧和勇气。“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党全社会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恢复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和刀刃向内的斗争勇气,以雷霆万钧之势“打虎”“拍蝇”“猎狐”,带领全党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清除一批党内腐败分子,有力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了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这种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能力让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正确航向,赋予了我们在新时代从容面对风险挑战的底气和定力,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受各种考验、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的重要基础。

文化建设伟大成就为我们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注重用文艺的力量团结教育引导人民,推出一批优秀革命文艺作品和人才,凝聚起“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文化文艺工作的“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相继确立,广大文化工作者热情高涨、成果丰硕,毛泽东同志作出的“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重要论断不断成为现实。改革开放后,文化建设迎来新的春天,实现长足发展。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文化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勇于开拓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建设成就斐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强大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越走越宽广,文化的力量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实践者,也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缔造者、弘扬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发展、创新,形成了一个前后相继、彼此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整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文化的地位作用,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必将进一步坚定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我们提供了昂首前行的重要支撑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创造人间奇迹,顶天立地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奥秘所在。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仅1年多时间,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被杀害的就达31万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余人;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西渡湘江时红军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危难时刻,是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用血肉之躯和不朽精神铺就了通往胜利的光辉大道。新中国成立后,从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到“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石油工人们,到“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的红旗渠青年们,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两弹一星”英雄们,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扶贫干部们,再到“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抗疫先锋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散发着时代光芒。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伟大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砥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动力。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的求索中、牺牲奉献的斗争中、艰苦奋斗的实干中、开拓进取的担当中产生和发展,是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重要支撑。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崇尚天下为公的民族情怀、崇尚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崇尚立己达人的民族特质,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伟大成就提振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清醒认识和有效应对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昂首阔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精神根基。


(来源:《人民日报》(2021110311版))

(审核:牟蕾)


联系我们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东祥路1号 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数字化大楼B118
邮编:710129

版权所有 © 西北工业大学    ICP备案号      陕ICP备0501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