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生态环境学院赴青海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活动

    来源: 日期:2024-06-25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培养研究生导师家国情怀与综合育人能力,2024年6月21日至23日,在学校“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项目”的支持下,生态环境学院组织学院教师赴青海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活动。

    21日下午,学院一行赴青海省博物馆参观学习。青海省博物馆是青海地区首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综合性博物馆,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独特的展览体系,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青海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窗口。全体老师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参观学习中,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感受青海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演变,对青海独特的文化和生态特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接着,学院一行前往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开展调研座谈。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处处长张洪明、草原总站副站长乔安海及森林资源管理处相关人员出席会议座谈会上,张洪明介绍了青海省高寒草地基本情况生态保护成效、智能化手段应用、以及在实施退化草地治理工程实践中,科技引领大胆创新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治理模式。双方与会人员从目前高寒草地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无人机在高寒草地保护与修复方面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双方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在业务、人才、科研、创新和党建等方面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22日上午,学院一行前往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调研座谈与参观学习。海北站站长张振华、副站长郭小伟出席会议。会议上,双方共同观看了海北站创始人夏武平先生的宣传片,张振华就海北站概况、战略定位与研究方向、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展开介绍。接着张振华、郭小伟带领学院一行先后参观了海北站在全球变化和高寒草地适应性管理研究方面的野外观测设施,对增温-降水控制、模拟氮沉降、增温放牧等多个长期监测实验平台进行了深入考察。本次调研学习使各位老师充分了解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工作内容和在生态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增长了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认识,提升了大家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的兴趣。

    22日下午,学院一行前往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试验站调研学习。试验站首席科学家马玉寿研究员带领大家参观了基础设施和科研设备,介绍了试验站的历史沿革、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随后,共同实地观察了试验站草地植被的生长状况、土壤结构以及动植物群落的分布情况,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老师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生态知识,还增强了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的认识和责任感。

    23日上午,为了深入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激发研究生导师们的科研创新热情,学院一行前往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参观学习。青海原子城,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见证了“两弹一星”的辉煌历史。在这里,科研人员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国家的安全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原子城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模型和科研手稿,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伴随着讲解员的解说,老师们先后参观了原子城的历史遗址和科研设施,亲眼看到了那些曾经见证历史辉煌的设施和设备,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的艰辛和汗水。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奉献、对“两弹一星”事业的执着追求让大家深受感动。在参观过程中,老师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和动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赴青海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活动是学院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兄弟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学院将继续深耕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文:贾倩、李佳欣;审核:王宇恒)


    联系我们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东祥路1号 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数字化大楼B118
    邮编:710129

    版权所有 © 西北工业大学    ICP备案号      陕ICP备05010979